“乒乓王国”的开国元勋傅其芳

[编者按]傅其芳(1923—1968),浙江宁波人,公海彩船官方网站1948届校友。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曾率领中国队在第二十六届、第二十七届和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三次蝉联男子单打和男子团体世界冠军。

全世界都知道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是乒乓球的“王国”。乒乓球运动所达到的高度、厚度和广度,其他项目难以望其项背。每当我们为中国乒坛健儿取得的辉煌胜利而欢呼,为五星红旗在乒乓球馆冉冉升起而骄傲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一位为开创“乒乓王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前辈——他就是率领中国队首次夺得代表世界乒乓球运动最高水平的男子团体冠军,并登上“三连冠”宝座的国家队第一代总教练、公海彩船官方网站校友傅其芳。

乒坛奇才报国终有门

傅其芳1923年出生在浙江鄞县(今鄞州)五乡镇傅家村。他从小喜欢打乒乓球,为了打球甚至可以不睡觉、不吃饭。为了生计,傅其芳的母亲在乡下给他找了一个教书的工作,可是他知道上海有一场乒乓球比赛,就再也没有心思教书了。他怕母亲反对,就擅自去上海打球,母亲为此还赔了三担稻谷。到了上海之后,他的母亲又托在上海的远亲给他在钱庄谋了一份差事,可是傅其芳还是把精力放在打球上,钱庄老板写信给他的母亲说,你儿子根本就不是经营的料,于是辞退了他。从此,傅其芳就一心一意地追求他自己所喜欢的乒乓球事业,把乒乓球当作自己的生命。经过勤学苦练,傅其芳终于练就了一身绝技,效力于当时上海著名的“青云队”。

解放前夕,傅其芳因生计所迫,辗转去香港打球。他击败过来港比赛的许多名将,包括英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李奇和伯格曼,名声大振,成为香港人心目中的耀眼球星。1952年2月,傅其芳代表香港首次参加了在印度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男团比赛中取得第三名的佳绩。同年,他所在的香港队在新加坡战胜日本队,夺得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回港时,受到同胞们迎接英雄凯旋般的热烈欢迎。但令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一位年迈的华侨女教师对他说的一句话:“祝贺你们得了冠军,如果能代表新中国就更好了!”

此时,正逢我国竞技体育刚刚起步,国家体委初创,急需大批人才。众所周知,当时用人是非常苛求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的,许多体育人才因而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却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胆魄,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选用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很快将新中国的体育队伍建立起来。其中突出的一例便是大胆选用傅其芳,这在体育界一直被传为美谈。

贺龙从上海请来的一位教练一到北京就对贺龙说:“还有个人在香港,很不错,名叫傅其芳,老总敢不敢用?”

“香港有什么了不得?只要他爱国,愿意回来,我贺龙就请他来!”

贺老总了解到傅其芳想回大陆但又有顾虑,因为他在香港欠了一笔债,无力偿还;对于回大陆后的前途也无法预测,因此踌躇彷徨。贺龙把体委领导成员荣高棠、蔡树藩找来,对他们说:“要把傅其芳请回来,这是个人才啊!他欠的债,我们来还!”

听到祖国母亲的亲切召唤,傅其芳怀着为国争光和报答知遇之恩的强烈愿望,于1953年春天,来到了刚刚于1952年底组建的中国乒乓球队。贺龙元帅非常高兴,亲自接见了他,勉励他努力工作,还特批傅其芳月薪200万元(旧币,折合新币200元),比当时国家体委的许多领导都高。

傅其芳忘不了通过罗湖桥时那投入慈母怀抱般的激动和温暖;忘不了穿上印有“中国”两字运动衣时胸前沉甸甸的感觉;还有他第一次亮相时,祖国人民对他的到来所发出的久久不息的掌声……

贺老总果然是慧眼识英才。傅其芳加盟后,中国队的实力大增。直拍进攻型打法的他,个子高大,身手矫健;变化多端的发球抢攻、神出鬼没的“摆短”和正手侧身“滑板”是他的“三绝”。况且傅其芳在香港经常有机会与各国高手切磋,又参加过国际大赛,可谓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能征惯战。这一切,对于刚刚登上国际乒坛的中国队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

1957年3月,傅其芳终于实现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高水平比赛的愿望。在斯德哥尔摩第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经过苦战夺得第三名,第一次拿到了奖牌,跻身世界前列。傅其芳作为主力队员,在团体分组赛中获得全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傅其芳曾多次申请入党,但久久不能如愿。贺龙知道后很生气:“说傅其芳历史复杂,难道还能比我复杂?旧社会过来的人,历史总是复杂一点,我们主要看他的现实表现。他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十几年了,多次立功受奖,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样的同志,应当吸收到党内来。你们不敢介绍,我同荣高棠介绍!”在贺龙的亲自过问下,傅其芳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钦点”主帅捧杯振国威

1957年,有些运动员学习外国打法失利,中国乒乓球正处在“十字路口”。傅其芳明确指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1958年,贺龙元帅亲点傅其芳为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如果说傅其芳是一匹千里马,那么贺龙就是他的伯乐。

傅其芳不愧是乒坛奇才,当运动员是“赵子龙”,当教练是“诸葛亮”。执掌中国队帅印后,他不负厚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近台快攻的路子,培养出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等一批世界级名将,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他提出的“依靠运动员”、“练为战,不为看”等实战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乒乓球训练指导的好传统。作为教练,他还特别注重理论研究,曾与著名的乒乓球专家梁焯辉一起合著了十万字的《乒乓球训练法》一书,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9年4月5日,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傅其芳的指导下,22岁的容国团一飞冲天,在德国多特蒙德第25届世乒赛上勇夺男子单打冠军,为中国捧回了建国以来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打开了中国乒乓球登上世界顶峰的大门。为此,世界体坛对中国也刮目相看。国际乒联决定,将1961年第26届世乒赛的举办地点放在中国北京。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国家体委提前一年就从全国各地抽调精兵良将108人,在北京开始大规模集训,准备人才;傅其芳率领国家队日夜苦练,志在一搏……

1961年4月4日,第26届北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万众瞩目中开幕了。特地为世乒赛新建的、能容纳15000名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周恩来、邓小平、彭真、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男队凭借威力无穷的快攻打法,一路过关斩将,在半决赛中以5∶1横扫世界强队匈牙利,杀入决赛。对手是如日中天、气焰万丈、五次蝉联男团冠军的世界霸主日本队。而且他们还带来了新发明的“魔法球”——弧圈球,扬言要用这一新式武器打垮中国队,实现六连冠的梦想。

谁知双方一过招,日本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人居然不怕弧圈球!他们刁钻古怪的“魔法球”没起什么作用,中国人疾如闪电的快攻却大发神威,速度之快常常令他们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日本人大惑不解:这种一碰就飞、又飘又转的怪球,曾将欧洲强队打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怎么在中国人身上失灵了?他们哪里知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国队足智多谋的总教练傅其芳,早就作好对付他们的准备了。原来,第26届世乒赛前,傅其芳得悉强敌日本队发明了弧圈球,使欧洲人谈“弧”色变。但弧圈球咱们中国队谁也没见过。傅其芳一面设法从日本媒体的相关体育报导中寻找蛛丝马迹,一面通过同日本队关系很熟的香港乒坛老朋友“刺探军情”;然后让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将模仿弧圈球的打法,供主力队员适应。这种“陪练”方法后来成了中国队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兵团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不久,日本队去香港热身,傅其芳又不失时机,派庄家富教练到香港去进行火线侦察,带回第一手情报……通过精心的分析研究和刻苦的模仿试验,中国队员终于对弧圈球摸到了门道,制定了以“快”制“弧”的方案。但傅其芳不露声色,任凭日本队去渲染鼓噪。最后,当容国团经过激战生擒弧圈高手星野,中国队终于以5∶3击败世界乒坛“天皇”,第一次把代表世界乒乓球运动最高奖项的斯韦思林杯高高举起时,整个中国沸腾了!

接着,庄则栋和邱钟惠相继又将男单、女单奖杯收入囊中,加上4项亚军、8项第三,中国乒乓球队在第26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震动了世界。

没有什么比赛能像第26届世乒赛那样对中国体坛乃至中国社会产生如此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傅其芳率领的中国乒坛健儿所展示的风采,使全国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成了乒乓球迷。人们见面谈的是乒乓球,学校里最普及的运动是乒乓球,最耀眼的明星是乒乓球运动员……

当时正值困难年代,乒乓健儿取得的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犹如及时的春雨播洒在干渴的大地。

常胜将军用兵屡如神

在第26届世乒赛上失去五连冠宝座的日本队,发誓要报一箭之仇,重夺斯韦思林杯。他们积蓄力量,等待与中国队决一死战。1963年4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拉开了战幕。几番激战后,中日两队在男团决赛中再次狭路相逢。

日本队教练一拿到决赛的排阵名单时,不禁傻了眼。赛前,他预料中国队必将安排实力最强、有“小老虎”之称的庄则栋打第一主力;而日本队的头号选手荻村因在上一届决赛中被庄则栋以2∶0拿翻,特别怕庄则栋,所以排阵时让荻村避开庄则栋,先碰张燮林;谁知中国队教练傅其芳棋高一着,他摸准了日本教练的心态,出其不意,偏偏把庄则栋排到第三号位置,而让“秘密武器”张燮林出任头号主力。这个阵容使日本队还未开战先输谋略,导致阵脚大乱。

谁都知道,乒乓球的技巧多种多样,打法五花八门,选手之间往往有“相克”的现象,就像“石头、剪刀、布”的关系。教练的用兵排阵、斗智斗勇,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张燮林曾经在上届世乒赛的单打赛中,以变幻莫测的削球淘汰过日本选手,此后,他就被傅其芳当作“秘密武器”雪藏起来。访日不去,日本队来访也不上场,就是为了在此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果然,张燮林施展神削绝技,接连削掉日本队的三木和木村两员大将。中国队一鼓作气,最后以5∶1大胜日本队。

傅其芳知己知彼,用兵如神,中国队高奏凯歌,再度捧回斯韦思林杯。

在第27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子项目全部锦标,共获得三金两银两铜。

1965年4月,在原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傅其芳又带领中国队第三次蝉联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冠军;他还配合已经当上女队教练的容国团,首次攻下分量很重的女子团体冠军;神勇的中国队总共揽得五金四银七铜,取得了参加世乒赛以来的空前丰收,使原来怀疑中国人夺魁只是流星一瞬的论调一扫而空。

可以说,傅其芳、容国团这一代人创造的业绩,不仅是乒坛的辉煌,而且是真正代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标志。可惜的是,正当中国乒乓球队挟“三连冠”之余威,信心百倍地准备迎战两年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29届世乒赛;总教练傅其芳准备再接再厉、大展宏图之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暴发了。国家体委瘫痪了,乒乓队训练中断了。造反派造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反”,中国队被迫留在国内,无法参赛。傅其芳被扣上“莫须有”罪名,遭到迫害,不幸于1968年4月16日含冤弃世。

元勋伟业垂范后来人

十年浩劫终于结束,满天的阴霾终于散去。1978年春天,国家体委为傅其芳等人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他们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情,他们为乒乓球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终于获得了公正评价。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的宝贵经验,回答中国乒乓球队为何长盛不衰这个问题时,就是这样强调的:“首先是崇高而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支队伍从成立以来就自觉服膺‘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傅其芳、容国团当初断然从香港回大陆,就是抱着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

与傅其芳同时代的乒坛元老王传耀回忆说:傅其芳在教练生涯中成绩卓著。他首先提出的要以速度即“前三板”技术取胜对手的理论和“快、准、狠、变”的战术,直到现在还在沿用,并成为中国队保持长盛不衰的成功法宝。

中国乒乓球队第五代掌门人蔡振华说:男队从当年的傅其芳、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到今天的我……中国乒乓球队几代人打下的江山我们去继承,感到很神圣。容国团、傅其芳等人从香港回到大陆,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为创造中国乒乓球的第一个传奇时代立下了不朽功勋。

1984年,傅其芳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教练员之一。

1989年,傅其芳又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杰出教练员之一。

为纪念傅其芳、容国团、姜永宁这三位乒坛英杰,我国从1985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香港、澳门等五地轮流举办每年一届的“三英杯”乒乓球比赛,这已成为我国乒坛一项具有特殊内涵的传统赛事。

可以告慰傅其芳的是,他一生所热爱的乒乓球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以他们那一代的开拓为起点,中国乒乓球队50多年来拼搏不息、攀登不止,在千锤百炼中把一颗小小的银球演绎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由近百名世界级名将先后组成的中国乒坛,的确称得上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战绩辉煌、雄踞世界。

根据桂晓燕《傅其芳——“乒乓王国”的开国元勋》、傅其芳《教练工作杂记》等文章综合改写。

上一篇:著名数学家傅种孙 下一篇:珠峰高程准神州坐标精——记中科院资深院士陈永龄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星空体育nba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bjsdfz.com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flfa星空体育 hk星空体育

© 1901-2025 公海彩船官方网站. 京ICP备1402035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61号

访问人数:

本站支持IPv6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