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家栋,原名刘甲之,1917年生于北京,1936年毕业于公海彩船官方网站。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到延安,曾担任陈云同志秘书。解放后曾担任吉林市委书记、中纪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90高龄的刘家栋老人说:“人生的经历耐人寻味。一生经历的事情,有些会像过眼云烟,一驰而去,有的却会铭心刻骨,永世难忘。”母校师大附中就是他难忘的地方之一。 |
保送进高中 |
公海彩船官方网站不仅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还是一所教学质量高、竞争激烈的知名中学。刘家栋当时所在初中班有三名同学被保送,他考了第三名,有三四科免考,这让当时的刘家栋着实比较兴奋,从此开始了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高中生活。 |
那个时代的师大附中课程设置起点高,高三理科方面已学完了大学一年级课程。像微积分、解析几何、高等数学、高等物理、有机化学等,都是用的英文版课本。英语课上还选修外国著名小说。课程虽然起点设置比较高但对学生来说并不太困难,因为从初一开始就有严格的要求,循序渐进形成了习惯,没有感到太重的负担,而且师大附中当时拥有一批学识渊博、素质高、业务熟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不少老师是师大的讲师、教授,如林砺儒、董鲁安、王鹤清、李士博、韩问渠、韩满庐、徐弼光等,这些老师都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自编自教,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深入浅出,绝不拖泥带水,所以学生奠定了坚实的良好的基础。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刘家栋经常参加活动,不能上课,第二年考大学前三天才拿起书本,但还是顺利考上大学,这得益于六年的师大附中生活打下的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
高中阶段功课比较多,但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也非常丰富,锻炼成风。课间操、早操坚持不懈,学校里经常组织比赛。排球是附中强项运动,在全市屡获冠军,常胜不衰,和大学也能抗衡。足球在联赛中也常名列前茅,田径也是在中学里数得上是高水平。青少年时代的体育锻炼为刘家栋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以及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附中“三剑客” |
在师大附中学习的日子也是刘家栋不断成长的日子,在这里他开始参加革命工作。1934年他和同班同学刘植岩在校图书馆墙上办了救亡墙报,以文艺形式宣传抗日。由于激情四射、英勇积极,被人称作“三剑客”之一。1935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围组织——民族武装自卫会和“社联”。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月,他参加了平津同学会发动、组织的南下宣传团,积极参加宣传活动。2月1日,他还作为附中的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女师大召开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大会,后又积极筹备在附中成立分队,使附中成为北京中学中党团员和“民先”队员最多的学校。1936年2月他参加了共青团,同年秋天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 |
1936年秋,刘家栋考入燕京大学并做党内交通工作。1937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被称为“四十一人守聊城”的抗日活动。 |
深情忆延安 |
1937年初冬刘家栋到达延安。提起60多年前那段火热生活,他说:“忆延安,往事历历如昨;颂延安,峥嵘岁月难以忘怀。” |
1937年11月下旬他在那里第一次见到陈云。那时,他到延安只有两个多星期,在抗日军政大学三期政治队学习。一天下午,他们在躲避敌机后,参加了一次会议。那时,开会很简单,一张桌子就是主席台,也没有什么扩音设备。等人到得差不多了,就听到毛主席宣布开会了。毛主席用那湖南口音宣布:欢迎大会现在开始。然后致欢迎词,说:“今天,马克思给我们送来了天兵天将。”他介绍了刚刚乘飞机从苏联回来的王明、康生、陈云,并给予了很高评价。当时由于隔得比较远,看得不是很清楚,只记得他们三个从苏联、新疆刚刚回来的人一律穿着黑色的短式皮大衣,和延安的同志们在衣着上是很不一样的,倒也挺神气,就跟现在青年人穿的皮加克似的。这个欢迎会,主要是同大家见见面,介绍到谁,谁就在一个小板凳上站起来,露个脸,让大家认识一下。在会上,毛主席、朱老总、王明、博古、康生、陈云都先后讲了话。毛主席、王明讲得最多。陈云同志讲得很少,没有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说实在的,当时刘家栋压根儿没有想到会到陈云同志身边去工作。只是觉得,有了“天兵天将”,力量加强了,感到十分喜悦。 |
1938年3月,刘家栋在抗日军政大学三期的学习结束了。紧接着又被选入抗大四期军事队学习。在抗大四期学习期间,他在一个连队支部任组织委员,并兼一个班的班长。在那里学习了两个月左右,就被调到抗大四期四大队去任职,被任命为四大队九队的副指导员。来到抗大校部政治部干部科转办手续时,他又被留下在政治部干部科任干事,主要负责了解考察即将毕业的抗大四期学员的政治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对毕业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思想问题,为即将开始的毕业分配安排做准备。 |
在陈云同志身边 |
令刘家栋没想到的是,他刚到干部科没几天,科长李志民同志找他谈话,说:“陈云同志想找个人去,我们推荐了你。” |
接到这个通知的第二天,他就前往中央组织部报到。先到干部科去报到,干部科就在小四合院里办公,科长王鹤寿同志让他去山上的第一孔窑洞即陈云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 |
当时,陈云给刘家栋的第一印象是:中等身材,和他身高差不多,外表上显得很文静,大约30多岁,但很瘦弱,脸色黄黄的,明显营养不足。窑洞内一个简陋的小办公桌,一把帆布的躺椅,一个木椅子,还有一个旧书架。陈云同志坐在躺椅上,看他进来以后,就请他坐在木椅子上。这时,刘家栋心里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同中央领导同志坐得这么近,面对面地谈话。 |
“你就是刘家栋啊?”陈云放下手头看的材料问道。 |
刘家栋规规矩矩地回答,“是的。” |
陈云又问道,“你在哪儿上的学?” |
刘家栋说“我在北平,上的是燕京大学。” |
陈云同志看见他很紧张,就笑了,专门找了一个话题来问,他说“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对吗?” |
听到这样的话题,刘家栋的话就多了,紧张感开始减弱了。他讲述了参加“一二·九”运动的经过和体会,眼里也有了光彩。陈云还了解了刘家栋的家庭情况和什么时候入的党。刘家栋把自己的情况详细的告诉了陈云。陈云听完以后,开始询问刘家栋的意见,“怎么样,我们准备把你调来,到我这儿工作,你看你有什么意见?” |
刘家栋马上就表示自己没有什么意见,愿意好好学习,做好这项工作。这样,刘家栋就被调到中央组织部来了,当了陈云同志的秘书。 |
据刘家栋回忆,那时的中央组织部人手很少,但其内设机构很精干。部长是陈云同志,副部长是李富春同志,有一个秘书长,名叫邓洁。下设的机构有:干部科、地方工作科和秘书处。干部科的科长是王鹤寿同志,他在党的十二大期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书记、第二书记的职务。地方工作科的科长是刘锡五同志,解放以后,曾担任中央监委副书记,秘书处由秘书长直接负责。 |
刘家栋在中央组织部机关踏踏实实地工作了三年多,提高很快,被评为模范青年。毛主席授予他和中央组织部的同志肖琏模范青年奖章。刘家栋认为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在首长身边的经历,从陈云的言传中学到许多东西,领悟到了许多道理。陈云同志坚定的政治信念、敏锐的判断能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常常令刘家栋钦佩不已。 |
1941年9月,中央组织部响应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率先对部机关人员和机构进行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刘家栋离开了中央组织部机关,到了属中央西北局管辖的陕甘宁边区的富县。这时的刘家栋,已经比三年前更加成熟。此后到1945年刘家栋先后任中共富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延属地委政务秘书。 |
建国后的日子 |
新中国成立后,刘家栋先后担任任吉林市委副书记、书记。在任职期间,他团结和带领市委一班人,全力恢复与发展生产,积累资金,壮大经济实力。至1952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7亿元,地市财政收就增长近六倍。三年中安置就业职工近四万人,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被人们称之为造福一方的好书记。 |
20世纪50年代,刘家栋在成都工作时,与陈云再次相逢。那时,陈云因反对冒进,正遭受不公正的批判。而刘家栋作为重庆市委常委,也正面临着所谓严重右倾的点名批判。刘家栋陪陈云一起看了事先安排好的电影《女篮五号》,然后,俩人聊了一个多小时,谈了许多生活琐事,但彼此都不谈自己在政治上的遭遇。 |
对刘家栋的迷惑以及提出来的问题,陈云做了耐心解释:党内出现复杂的问题,这并不奇怪。我们党是生长在中国社会上的,社会上有许多复杂的问题,也会反映到党内来,想不让这些问题反映进来,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端正认识,既承认现实,又不要害怕。其次,也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坚持党的原则。你如果不能坚持党的原则,就会越搞越复杂,你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此后,刘家栋在基层工作中,牢记陈云嘱托,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文革”时期,刘家东同志受到了迫害,被停止了工作,1972年才恢复。197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省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随后刘家栋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室工作,担任研究室主任,再次接受陈云的直接领导。1982年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纪委委员,198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
根据刘家栋《珍贵的回忆——和陈云同志相处的日子》、《怀念在师大附中上学的日子》等文综合改写而成。 |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星空体育nba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bjsdfz.com
微信公众号